- 研究人员开发AI国际象棋引擎“玛雅” 可帮棋手识别技能错误
- 点击量:507 次
- 1月27日消息,据外媒报道称,康奈尔大学、多伦多大学和微软的研究人员共同开发了一种AI国际象棋引擎——玛雅,它正在试图模仿人类的下棋行为,并帮助不同级别的棋手识别技能错误。 据介绍,研究人员使用了基于DeepMind公司(谷歌旗下)的AlphaZero程序的开源系统Leela来开发玛雅引擎。他们以数百万在线游戏的人类动作训练该模型,但不是仅仅为了赢得比赛,研究人员采用这种方法是为了针对不同的技能...
- 哈工大等实现人工肌肉重大突破登上 Science!多国科学家联合实现全新驱动机理
- 点击量:618 次
- 2021 年,机器人已经「成精」了,公然吵架、组团热舞再也不是愚蠢的人类专属。 然而在很多人心里,机器人还是僵硬、机械甚至冰冷的。 即便如此,技术日新月异,柔性机器人快速发展,我们对机器人的刻板印象也该被打破了。 科学家们设计出的软体机器人在外形上可谓五花八门,比如: 由磁场驱动的软体机器人,看上去像是花瓣一样。 会奔跑、能游泳、能举重物的“小猎豹“。 可用于军事行动的快速隧道挖掘机器人。...
- 沈阳自动化所在人机融合智能领域研究中获进展
- 点击量:495 次
- 表面肌电意图识别技术是人机融合智能技术发展的重要支撑技术,在智能假肢、康复机器人等领域具有重要应用价值,然而,该技术在实际应用中常受到电极偏移、个体性差异、肌肉疲劳、肢体姿态或其他综合性干扰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难以推广使用,如何克服上述因素的影响是目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医疗康复机器人团队在深入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非理想肌电的概念,建立了非理想肌电分析的框架体系,在构建...
- 不再局限于视觉!MIT研发新技术让机器人通过触摸即可与周围环境进行交互
- 点击量:488 次
- 人类能够通过触摸找到周围的物体并明确其某些属性,这一技能对盲人来说尤其重要,而没有视觉障碍的人同样在日常生活中频繁用到这一点,例如在口袋中摸索并抓住一样东西。 近日,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人员进行了一项技术研究,旨在将这种人类能力复制到机器人上,从而使其通过触摸即可了解对象的位置并可实时估计对象的姿态。该研究成果预先发表在arXiv 上,论文着重强调了不再局限于视觉、音频处理而只需通过触摸...
- 把文本变成画作,AI对艺术“下手”了
- 点击量:504 次
- 视觉中国供图 图为人工智能系统DALLE根据文本穿着芭蕾舞裙遛狗的小萝卜绘制的图像 图片来源:OpenAI官网 自然语言处理与视觉处理,都重在对不同模态数据所包含的语义信息进行识别和理解,但是两种数据的语义表现形式和处理方法不同,导致存在所谓的语义壁垒,现在这种壁垒正在被AI打破。 1月初,美国人工智能公司OpenAI推出两个跨越文本与图像次元的模型:DALLE和CLIP,前者可以基于文本...
- AI将大脑听到或想到的声音传给对方
- 点击量:462 次
- 东京工业大学的研究小组开发出了将电极佩戴到头部测量脑电波,并再现听到或想到的声音的方法。在一个简单的实验中,AI以约80%的精度复原了受试者的声音。 大脑会随着神经细胞的活动产生电和磁,脑血管的血流等也会随之发生变化。利用脑电波仪和磁共振成像装置捕捉这种变化,调查活跃的大脑区域等研究正在进行中。 此次,研究小组开发出了被认为难以准确再现的听觉相关的解读技术。可以利用AI分析脑电波仪取得的数据,读...
- Nat Commun:张复伦/吴劲松教授团队解码人类语言声调感知机制
- 点击量:725 次
- 语言是人类所特有的高级认知功能。其中,音高 (Vocal pitch)对人类的交流至关重要。对于英语等非声调语言,音高的变化用来表达情绪、态度、陈述以及疑问等语调信息;而汉语等声调语言则通过音高变化产生不同的声调传递不同的语义信息(如:妈麻马骂)。据估计,全世界大约有7000多种语言 ,有一半以上的语言是声调语言。其中,汉语是使用人口最多的声调语言,英语则是使用最为广泛的非声调语言。它们使用同一...
- 俄媒:人工智能可利用面部识别判断信仰倾向
- 点击量:416 次
- 《俄罗斯报》近日发表文章称,美国斯坦福大学学者迈克尔·科辛斯基教授研发出了一种可根据人脸表情判断其信仰倾向的人工智能技术。 报道称,科辛斯基首先使用人脸照片库来训练神经网络,库中包括大量信仰明确的人物。然后,他将这一神经网络投入使用,让其根据数百万人的照片来将他们区分为自由派和保守分子。人工智能的识别正确率达到了72%。这一结果似乎并不太出色,但人的判断力更糟糕,正确率只有55%,几乎和抛硬币差...
- 跳过人脸检测和关键点定位,Facebook等提出实时3D人脸姿态估计新方法
- 点击量:445 次
- 人脸检测是给照片中的每个人脸指定一个边界框,人脸关键点检测则需要定位特殊的人脸特征,如眼睛中心、鼻尖等。基于二者的两步走方法是很多人脸推理任务的关键所在,如3D 重建。 这种方法的处理过程通常可以表述为:首先执行人脸检测,然后在每个检测到的人脸边界框中执行关键点检测。接下来,将检测到的关键点与参考2D 图像或3D 模型上对应的理想位置进行匹配,然后使用标准方法求解对齐变换。因此,「人脸对齐」和「...
- 休斯顿大学最新突破!BCI脑控机器人应用于临床
- 点击量:656 次
- 近日,中风患者通过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与机器人结合,使用由自己的大脑驱动的外部机器人设备,获得了具有临床意义的手臂运动和控制能力,打开了中风,脊髓损伤和其他颅脑损伤治疗方法的新开端。 该临床试验由休斯顿大学主导,结果近日发表在《神经影像:临床》杂志上。 试验涉及训练一只手臂活动受限的中风患者使用脑机接口(BMI),脑机接口可以捕捉大脑活动以确定受试者的意图,然后触发外骨骼,或附着在受影响手臂上的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