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模型!模拟人眼预测图像质量,失真也不怕
- 点击量:538 次
- 论文题名:Structured Computational Modeling of Human Visual System for No-reference Image Quality Assessment 论文作者:Wen-Han Zhu, Wei Sun, Xiong-Kuo Min, Guang-Tao Zhai, Xiao-Kang Yang 全文链接:https://link.spri...
- 中国脑机接口公司 NeuraMatrix 获数百万美元 Pre-A 轮融资:由清华大学孵化
- 点击量:438 次
- IT之家3 月13 日消息 国内脑机接口公司NeuraMatrix 近日已完成数百万美元Pre-A 轮融资,由经纬中国领投。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NeuraMatrix 现有系统级产品的量产和销售,新产品研发以及人才引进等方面。 据QYResearch 的最新数据,2019 年全球脑机接口市场规模已经达到了12 亿元,预计2026 年将达到27 亿元,年复合增长率(CAGR)为12.4%,其中北美...
- 清华大学和芯翌科技联合发布全球最大的公开人脸数据集
- 点击量:556 次
- 芯翌科技与清华大学自动化系智能视觉实验室合作,发布了业界规模最大的人脸数据集WebFace260M,相关学术论文已经被计算机视觉国际顶级会议CVPR 2021接收。该数据集完全基于全球互联网公开人脸数据构建,包含数百万ID和数亿图片,旨在进一步推动人脸识别相关技术的进步,促进智能化行业的发展,助力AI时代科技创新。 网站地址:https://www.face-benchmark.org 论文地...
- 世界首台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问世:实时预警反馈提高1秒
- 点击量:437 次
- 3 月13 日消息 据中新视频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与中国地震局合作,推出世界首个人工智能地震监测系统——“智能地动“监测系统,可1 秒内精确估算地震震源机制参数。 据介绍,地震的发生是震源处岩石的破裂和错动过程,从地震记录推算地震震源机制是个耗时的过程。该系统能够根据数据库中汇集的上百万个地震资料,结合地震学理论,快速处理正在发生的地震数据。不仅可推断断层的破裂方向、速度等,还可以帮助预测...
- AI向真正“智能学习体”迈进
- 点击量:473 次
- 英国《自然》杂志24日发表一项人工智能研究成果:美国团队报告了一类增强学习,可回溯过去、解决复杂任务,真正改善了对复杂环境的探索方式,有望应用于机器人、语言理解和药物设计领域。这类算法被统称为“Go-Explore“,其已经在一款经典游戏的算法挑战中得分超过了人类玩家和先进的人工智能系统。该成果被认为正朝着实现真正“智能学习体“迈出了重要一步。 增强学习,可让人工智能系统通过探索和理解复杂环境来...
- 挪威奥斯陆大学研发出可根据不同地形改变腿长的自适应机器人
- 点击量:522 次
- 据外媒报道,现在的机器人都装备了运动系统,它们可以克服所有类型的地形但却倾向于特别偏爱一种环境。来自挪威奥斯陆大学的科学家们开发了一种四条腿的机器人,当它遇到不同的表面时可以调整自己的腿长和行走步态,他们称这种能力可以提高它的能源效率和在不可预知的环境中的表现。 该机器人被叫做Dyret(在挪威语里是“动物“的意思),被称为是首个能根据不同条件自动改变形态的四足机器人。通过混合使用传感器、摄像...
- 翻滚跳跃、集群飞行,MIT新一代类昆虫无人机还能承受人为撞击
- 点击量:771 次
- 仿生鸟类和昆虫一直是无人机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飞行机器人,如斯坦福学者制造的带羽毛翅膀的「机器鸽」等。MIT 助理教授、前哈佛大学微型机器人实验室博士后Kevin Yufeng Chen 一直致力于制造类昆虫机器人,并对他们实验室打造的史上最轻飞行机器人Robobee进行了改进。近日,他又发表研究介绍了兼具敏捷性和回弹性的新一代微型类昆虫无人机,不仅可以在狭窄的空间中操作,还能...
- Nature封面!我国仿生软体机器人“打卡”地球最深海沟,遨游水下10900米!
- 点击量:547 次
- 全文链接:https://www.nature.com/articles/s41586-020-03153-z 适应万米静水压的软体机器人 由于极端的静水压力,深海区域人们基本很难探测。位于西太平洋的马里亚纳海沟是已知的海洋最深处,水压高、温度低、完全黑暗,被称为“地球第四极“。随着深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发现,茫茫深海并非一片死寂,在马里亚纳海沟6000—11000米之间的极高压深水区,仍有...
- 特拉维夫大学全球首创:能用蝗虫耳朵“听见”声音的机器人
- 点击量:699 次
- 当机器人装上蝗虫的耳朵会有怎样的效果? 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Tel Aviv University)的研究团队实现了全球首创可以识别出简单的声音指令“生物传感器“,它通过已故蝗虫的耳朵使机器人能够“听见“。该研究结果以《芯片上的耳朵:蝗虫芯片耳生物杂交平台》(“Ear-Bot: Locust Ear-on-a-Chip Bio-Hybrid Platform “) 为题发表在Sensors 杂志...
- 新工具可以通过眼睛里的微小反射来识别出深度伪造照片,准确率达94%
- 点击量:505 次
- 据外媒报道,在人工智能进步的推动下,被称为深度伪造(deepfake)的篡改视频内容在传播虚假信息方面带来了严重且严重程度在不断加深的风险。随着这些改变的剪辑变得越来越有说服力,一款可以帮助区分是否真实的工具亟待被开发出来。来自布法罗大学的计算机科学家日前开发了一种技术来实现这个目标。 据悉,这项新技术通过分析眼睛里的微小反射来识别人像照片中的深度伪造现象--准确率可达94%。 深度伪造是一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