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发现突触脉冲的强度与突触大小直接相关
- 点击量:548 次
- 神经细胞通过突触彼此交流。近日,发表在《Nature》上的一项研究中,来自苏黎世大学神经信息学研究所和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的Kevan Martin实验室的研究团队发现,这些联系似乎比以前认为的要强大得多。突触越大,传递的信号就越强。这些发现将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大脑功能以及神经系统疾病是如何产生的。 新皮质是大脑的一部分,人类用它来处理感官印象、储存记忆、给肌肉发出指令以及计划未来。这些计算过程之...
- 科学家首次发现暂时性遗忘的神经机制
- 点击量:422 次
- 近期,美国佛罗里达斯克里普斯研究所神经科学系的研究人员发现:果蝇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介导了短暂遗忘的记忆抑制现象,这也是科学家首次发现暂时性遗忘的神经学机制。该研究在《Nature》杂志发表,题为:Dopamine-based mechanism for transient forgetting。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通过对果蝇进行一系列的实验和分析,找到了介导暂时性遗忘的一对神经元PPL1-2...
- 陶建华团队:基于半监督梯形网络的语音情感识别
- 点击量:570 次
- 论文题名:Semi-supervised Ladder Networks for Speech Emotion Recognition 论文作者:Jian-Hua Tao, Jian Huang, Ya Li, Zheng Lian, Ming-Yue Niu 全文链接:http://www.ijac.net/en/article/doi/10.1007/s11633-019-1175-x 自...
- 一文尽览“电子鼻技术”
- 点击量:1134 次
- 论文题名:Electronic Nose and Its Applications: A Survey 论文作者:Diclehan Karakaya, Oguzhan Ulucan, Mehmet Turkan 全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10.1007/s11633-019-1212-9 电子鼻是模拟动物嗅觉器官开发出的一种高科技产品,响应时...
- 寒武纪7nm训练芯片思元290及玄思1000加速器正式亮相
- 点击量:788 次
- 1月21日,寒武纪思元290智能芯片及加速卡、玄思1000智能加速器量产落地后首次正式亮相。思元290智能芯片是寒武纪的首颗训练芯片,采用台积电7nm先进制程工艺,集成460亿个晶体管,支持MLUv02扩展架构,全面支持AI训练、推理或混合型人工智能计算加速任务。 寒武纪首颗训练芯片思元290 寒武纪MLU290-M5智能加速卡搭载思元290智能芯片,采用开放加速模块OAM设计,具备64个ML...
- 高被引Top1团队综述:图像、图形及文本领域的对抗攻击及防御
- 点击量:541 次
- 论文题名:Adversarial Attacks and Defenses in Images, Graphs and Text: A Review 论文作者:Han Xu, Yao Ma, Hao-Chen Liu, Debayan Deb, Hui Liu, Ji-Liang Tang, Anil K. Jain 全文链接:https://link.springer.com/article...
- 2020年美陆军十大最酷的科技发展
- 点击量:520 次
- 美国陆军军用网站1月13日发布文章《Scientists pick top 10 coolest advances of 2020》。美国陆军作战能力发展司令部(DEVCOM)陆军研究实验室科学家根据2020年美陆军在增强和保护未来单兵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突破性进展,并评选出十大最酷的科技发展研究,以展示陆军科学家和研究人员对未来单兵能力所做的工作。 TOP1:智能导航弹药 陆军研究人员利用最新...
- 支撑当下 规划未来——2020年世界科技发展回顾?科技政策
- 点击量:491 次
- 编者按庚子年开局,一场新冠肺炎“大考“就摆在世人面前,让全球经济发展紧急刹车,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进入加速演变期。但无论是抗疫,还是恢复经济,科学技术的进步均已并将继续发挥支撑引领作用;新的一年,相信国际科技创新的交流合作必将让人类冲破疫情的阴霾,迎来更加美好的世界。 俄罗斯 启动“中俄科技创新年“ 实施俄“科学“国家项目 2020全俄科学创新节 启动“中俄科技创新年“是2020年俄罗斯科技政...
- 年度重磅发布:清华大学等联合发布《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0》(附报告全文)
- 点击量:508 次
- 过去十年里,人工智能从实验室走向产业化生产,重塑传统行业模式、引领未来的价值已经凸显,并为全球经济和社会活动做出了不容忽视的贡献。当前全球人工智能浪潮汹涌,各国学者正努力实现人工智能从感知到认知的跨越,使之具有推理、可解释性、认知性。未来十年,人工智能技术将实现从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的新突破。 近日,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清华- 中国工程院知识智能联合研究中心联合发布了《人工智能发展报告202...
- 日本东京大学借助人工智能技术快速筛查癌变,分辨准确率达96%
- 点击量:396 次
- 近日,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团队开发出一种人工智能技术,能根据胶囊内窥镜拍摄的图像,迅速找到结肠癌或息肉等病变,其分辨准确率达到96%。 报道称,观看胶囊内窥镜拍摄的图像需要时间,颇费功夫,使用人工智能技术有可能减轻医生的负担,减少失误。帮助读取图像资料的人工智能被率先用于传统的内窥镜。在被用于读取胶囊内窥镜拍摄的图像后,这种人工智能可能进一步得到普及。 报道还称,胶囊内窥镜是可以被人吞咽后检查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