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机接口新突破:自定义触觉让瘫痪患者“摸”出猫咪和苹果的感觉

发布时间:2025-05-16

近日,美国匹兹堡大学医学院的研究人员和芝加哥大学的研究团队合作,正在研发一种可以帮助四肢瘫痪的患者重拾“触觉”这一重要的感官体验的脑机接口,相关成果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

nln2.1.png

想象一下,一个瘫痪的人不能再动手了,但通过脑机接口,可以用意念控制机械手臂,甚至重新“感觉到”东西。这就是脑机接口正在做的事情。

从“刺痛感”到“猫咪的毛”

早期的研究中,科学家确实可以通过电刺激让人感受到“触觉”。但问题是,这种感觉通常很模糊,只像是“电流通过手指”那种轻微的麻麻的刺痛感,不管你是在“摸”猫、钥匙、还是苹果,感觉都差不多。

但我们都知道,真正的触觉是非常丰富和具体的:猫的毛柔软又温暖,钥匙冰冰凉凉而且硬邦邦的,苹果则圆滑又有弹性。这些差异是我们与外界互动时的重要线索,也对我们的情感、判断有重要影响。

新的研究打破了旧有的“统一刺激模式”,最重要的创新是:让用户自己来设计每种物体的触觉体验

用户自定义触觉:把“想象”变成“真实感”

在这项实验中,研究人员邀请了三位因脊髓损伤而失去手部感觉的参与者。他们通过一套先进的脑机接口系统,在电脑屏幕上看到不同的物体,比如猫、钥匙、苹果、毛巾、吐司面包等。

nln2.2.jpg

a:对象感觉映射任务的截图;b: 在试验开始时,四个刺激参数(振幅、频率、仿生因子、阻力)被随机分配到两个矩形的X轴和y轴上的a - d位置;c:每一个刺激电极唤起的感觉的确切位置(在手的图像上以不同的颜色显示)对每个参与者来说都是不同的,这取决于刺激阵列在他们的体感皮层中的位置;d:重复的任务。

每位参与者都可以自行调节电刺激的参数,比如频率、强度和持续时间等,尝试找出最贴合每种物体触感的刺激方式。整个过程就像是在“黑暗房间里摸索”,玩一场“热与冷”的游戏——不断尝试、反馈、再调整,直到刺激让他们觉得“这就像是在摸一只猫”。

结果令人惊喜。参与者不但能创造出不同物体的专属“触觉”,而且用的语言非常生动、感性:

·      有人描述猫咪是“温暖的、被轻轻拍打的感觉”;

·      有人说苹果“凉爽、结实而且有弹性”;

·      钥匙的刺激是“光滑而坚硬的刺感”。

这些形容词虽然因人而异,但都很有逻辑,也说明他们确实通过脑机接口“感受”到了物体的不同特质。

仅靠触觉,也能猜中物体

那么,如果屏幕上的图像被拿掉,只保留电刺激,使用者还认得出物体吗?

研究人员做了一个小测试。结果显示,在五种物体中,参与者能准确猜出其中一个,成功率约为 35%。虽然看起来还不算很高,但要知道,在完全靠“感觉”的前提下,这比随机猜(20%)高出很多。

而且他们的错误往往也“有理可循”:

·      比如猫和毛巾都柔软,所以容易混淆;

·      但几乎没人会把猫当成钥匙。

这说明他们不是乱猜,而是真的从触觉中获得了判断依据。

nln2.3.jpg

使用界面的探索行为

意义远不止“再摸一次猫”

“触觉不只是感觉物体,它其实是我们与人沟通、体验世界的重要方式。” 这项研究的主要作者之一 Verbaarschot 博士这样解释。

举个例子,一个简单的握手就能传递信任和友好;一只毛绒玩具也能安慰焦虑的孩子。而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感觉,在瘫痪者的世界里,是长年缺失的。

这项研究让我们看到:未来的假肢不再只是“能动”,还可能“有感觉”,而且这种感觉不是千篇一律的,而是个性化、可以调节的——就像真的身体一样。

研究负责人之一冈特博士也表示:“我们就像是在为月球登陆做准备,虽然还有很多挑战,但这一步已经成功了。”

未来:更智能、更贴近人类的神经义肢

这项研究不仅仅是科技上的突破,更是对人性的一种尊重。

让瘫痪者重新拥有触觉,不只是让他们“知道”自己碰到了什么,而是让他们“感受”世界、重建人与物的关系。这是一种更接近自然、贴近人类感知方式的人工神经系统。

当然,这项技术目前还处在实验阶段,还有很多工作要做,比如提高准确率、简化设备、减少对大脑的侵入性等。但它已经为人类重建感官打开了一个希望的大门。

想象一下,未来的某天,一个佩戴神经义肢的人,能像我们一样轻轻抚摸一只猫,感受到它柔软的毛发和温暖的体温。那将不仅仅是科技的胜利,更是人类对生命尊严的深刻回应。

来源:脑机接口社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