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AI大模型应用中美比较研究(附全文)

发布时间:2023-09-22

9月9日,钛媒体国际智库发布《2023 AI大模型应用中美比较研究》报告。报告综合大模型行业渗透度、行业接受程度、行业应用成熟度以及行业融资版图四个维度,选取了六大AI应用主流行业,分别是AI+办公、AI+金融、AI+医疗、AI+文娱、AI+教育、AI+交通。

通过对2023年以来中美在这六大行业的大模型应用重点案例的收集、梳理和分析,全景式展现了中美在AI大模型应用领域现状、以及各自的特点、优劣势比较与分析,并以此提出对中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相关建议。

报告认为,目前,中美在AI大模型方向领先世界各国,然而二者的竞争也已经明牌,中美两国在AI大模型各方面的表现各有胜负,其中以谷歌为代表的科技巨头长期投身于基础理论的研究,使得美国引领者人工智能的发展潮流,依托浓厚的工程师文化,美国在基础大模型上保持领先优势。在一级市场上,美国对大模型的投资也比较积极,其中以英伟达、微软、S Salesforce等为代表的科技巨头成为美国AI领域最重要的“独角兽猎手”,在一级市场的大手笔投入,为美国人工智能的发展积蓄了力量。

此外,美国各个行业整体的信息化水平较高,积累了丰富的结构化数据,这为美国做大模型落地打下了基础。尤其是在医疗研发等方向,其会继续保持着先发优势。

相比美国,国内一直扮演着追随者的角色,在基础模型方面,中美之间的差距并不大,“重应用轻基础”的研发理念,以及国内庞大的下游需求,让国内机构更加专注于落地应用的研究,可以说,在AI大模型的应用上,国内是更胜一筹的。

一方面是,国内一级市场更多是关于大模型应用的创业项目,另一方面,各行业较成熟的企业,例如教育行业的好未来,办公软件行业的金山办公,医疗行业的医云科技等等,均依托在各自行业的深耕,或外接基础模型,或利用开源模型自研模型来使所从事的行业用上AI大模型。

不过,也应该注意到,国内不少行业尚未完成信息化,基础数据的匮乏使得AI大模型在某些行业寸步难行,此外,算力制约成为中美AI竞争的一把利刃,努力冲破算力制约是AI发展路上的头等大事。

大模型发展的前世今生:从神经网络到预训练大模型、从百亿规模到千亿规模

自1956年,“人工智能”概念提出开始,已经有了近70年的发展历史,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即萌芽期(1950-2005),探索期(2006-2019),发展期(2020年以后),不过真正大模型的历史还要从2006年Deep Learning首次在Science上发表开始,然而在2012年之前,大模型的探索与学习的关注度并不是很高,经过了近10年的发展,人类在2022年因为ChatGPT的诞生而宣布进入强人工智能时代,其划时代意义也得道广泛认可。

2022年11月,OpenAI推出了搭载GPT3.5的ChatGPT,其逼真的自然语言交互与多场景内容生成能力,迅速火爆全网,2023年上半年的AI热潮也就此展开。

2023年,OpenAI发布超大规模多模态预训练大模型——GPT-4,具备了多模态理解与多类型内容生成能力。谷歌推出PaLM2模型,Meta发布LLaMA-13B,微软基于ChatGPT打造New Bing,Windows全面集成Copilot。

国内,百度率先发布文心一言,随后阿里、商汤、360、华为等企业纷纷发布自己的大模型,复旦、清华、哈工大、中科院等学院派,也发布了各自的大模型,中小非上市公司印象笔记、医联科技、左手医生等也推出了行业大模型,市场进入了“百模混战”格局。

大模型作为通用性技术,在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语音识别、文本识别、推荐系统等多个领域均能展现其突出的作用,如何判断其市场规模在学术上仍有较多的争论,不同机构根据统计方法的不同,所得出的结论也有所出入。

其中,根据大模型之家的测算,预计到2023年,全球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达到210亿美元,到2028年,其规模将达到1095亿美元。

数据来源:大模型之家,钛媒体整理

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预测,全球AI计算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195.0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346.6亿美元。其中,生成式AI计算市场规模将从2022年的8.2亿美元增长到2026年的109.9亿美元。

而中国庞大的市场需求和丰富的人才储备,为大模型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利的客观条件,大数据之家预测,中国大模型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147亿元人民币,并在2028年达到1179亿元。

数据来源:大模型之家,钛媒体整理

而IDC对基于大模型的AI市场规模进行了预测,预计中国人工智能市场规模在2023年将超过147亿美元,到2026年这一规模将超过264亿美元。

数据来源:IDC,钛媒体整理

大模型进入“百模混战”时代:中美竞争从模型数量、投资热度、模型影响力方面展开

截至2023年5月底,国内10亿级参数规模以上基础大模型至少已发布79个,而美国这一数字为100个,全球累计发布大模型202个,中美两国大模型的数量占全球大模型数量的近90%,中国大模型数量已进入第一梯队。

另外,钛媒体App最新从赛迪方面获得的一份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7月,中国累计已经有130个大模型问世。

注:数据截至2023年5月,数据来源:中国人工智能大模型地图研究报告

据国外风投数据分析公司PitchBook的数据,2023上半年,全球人工智能领域共计发生融资1387件,筹集融资金额255亿美元,平均融资金额达2605万美元。

根据Crunchbase数据库,2011-2023年共计3658个AI领域融资项目(仅统计500万以上融资金额的项目,且融资公司所在地为美国),美国AI领域融资项目数及融资金额稳步增长。2022年美国风投AI领域融资项目数为574个,2011-2022年CAGR达29.3%;2022年美国AI领域融资金额为243.5亿美元,2011-2022年CAGR达422.5%。

数据来源:Crunchbase、国信证券经济研究所、非凡产研制图

据国内商业信息服务平台企名片数据显示,2023上半年,国内人工智能领域共发生161起投融资事件,其中包括人工智能核心技术44起,人工智能基础支撑43起,人工智能应用场景40起,人工智能通用场景34起。较去年同期减少153起,同比下降49%;2023上半年度国内人工智能领域投融资交易事件涉及总金额61.74亿元,较去年同期减少99亿元,同比下降62%。

数据来源:企名片,钛媒体整理

从数量来看,截至目前,国内大模型发布数量与美国差距不大,但从整体的影响力来看,国内大模型还没像OpenAI、谷歌一样形成世界性的影响力,此外,由于大模型对人才、资本和技术的制约,国内一级市场对大模型项目的投资并不如美国那样火热,国内更倾向于利用龙头企业的开源模型来做应用落地的创业。

中美AI大模型在千行百业的赋能表现:中美在办公、金融、医疗等六大领域的对比

大模型能否落地一方面取决于大模型的性能,另一方面与所落地行业的特点是分不开的。数据是大模型的基础燃料,这就意味着数据量大、数据质量高、数据多样性强的行业能够为大模型提供充足的训练和微调的数据,而技术需求高、创新能力强、竞争激烈的行业自身就有着拥抱新技术的热情,这些因素决定下,大模型在各国、各行业的成熟度并不一致,在各个应用落地的表现也有所不同。

目前,国内外大模型已在办公、教育、医疗、金融、文娱、交通等领域落地应用,从行业渗透率来看,金融业的渗透率最高,已达78%,在微软、金山办公等龙头企业的带动推广下,在办公领域的渗透率也比较可观,而能源和建筑行业的渗透率较低。

《2023 中美AI大模型应用比较研究报告》.pdf


来源:钛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