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纳米技术
银纳米颗粒
白纹伊蚊
淡色库蚊
褐飞虱
桂皮瘘
有机配体
纳米农药
摘要:
纳米技术在跨学科交叉研究是个有前途的研究领域。它在杀虫剂、制药、电子工业和农业均有涉及。纳米技术具有很强的应用前景且很有价值。基于杀虫剂、农药和昆虫驱避剂的纳米技术在害虫控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传统的防治手段在农业上防治害虫是不合理,它们的使用除了降低土壤肥力还对动物和人类造成不利的影响。纳米技术能提供绿色有效的方案控制农业上的有害生物而不破坏环境。这种方案主要集中在害虫管理的传统策略和纳米材料作为现代技术潜在的害虫控制技术。节肢动物能取食植株影响其生长且传播病毒病,此外,一些节肢动物通常携带致命的病原菌,这些病原菌能侵染人类和动物。其中,蚊子(双翅目:蚊科),是多种病原菌的载体,威胁全世界人类的健康,如疟疾、登革热、黄热病、乙型脑炎和丝虫病。利用基于纳米技术的非常规技术控制蚊虫是当前的大趋势。我们提出了桂皮瘘果肉-银纳米颗粒作为创新性的有效的的技术控制蚊虫。我们使用FT-IR,TEM,SEM,紫外-可见光度法和XRD对银纳米颗粒进行表征。银纳米颗粒在24、48和72小时的处理后,对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Ⅰ龄-Ⅳ龄幼虫和蛹具有很强的毒性效果。白纹伊蚊致死浓度LC50范围为8.3 mg/L(Ⅰ龄幼虫)to 17.3 mg/L(蛹),淡色库蚊致死浓度LC50范围为1.1 mg/L(Ⅰ龄幼虫)to 19.0 mg/L(蛹)。我们通过对白纹伊蚊和淡色库蚊Ⅳ龄幼虫全蛋白和两种重要的标记酶:乙酰胆碱酯酶和α-及β-羧酸酯酶表达水平测定评估了银纳米颗粒对蚊子的系统作用。总的来说,本文研究发现桂皮瘘果肉-银纳米颗粒能用于蚊虫的防控。类似的,为了保护人们免受疾病,使用安全的和新型的生物农药,比如基于细菌合成的银纳米颗粒,控制蚊虫数量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们使用了两种类型的细菌合成银纳米颗粒研究其对淡色库蚊幼虫和蛹的毒性作用以及抗菌活性。幼虫和蛹毒性试验显示72h的暴露后,解淀粉芽孢杆菌-银纳米颗粒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72 mg/L(Ⅰ龄幼虫),0.73 mg/L(Ⅱ 龄幼虫),0.69 mg/L(Ⅲ 龄幼虫),1.16 mg/L(Ⅳ 龄幼虫)and 4.18 mg/L(蛹);而枯草芽孢杆菌-银纳米颗粒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0.60 mg/L(Ⅰ龄幼虫),0.62 mg/L(Ⅱ 龄幼虫),0.21 mg/L(Ⅲ 龄幼虫),0.28 mg/L(Ⅳ 龄幼虫)and 3.46 mg/L(蛹)。银纳米颗粒抗菌活性试验显示对水稻病原菌比细菌有更好的结果。因此,基于细菌的银纳米颗粒对蚊虫和病原菌有着极好的抑制作用。基于细菌的银纳米颗粒在蚊虫和病原菌的控制具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另一方面,我们已经学习新的和安全的方法来控制褐飞虱。褐飞虱不仅刺吸水稻苗,经常导致“虱烧”,造成水稻产量的大量损失;而且向水稻苗传播多种病毒。新方法基于最优使用有机配体合成银纳米颗粒。我们使用紫外-可见光度法,FTIR,SEM,EDX,TEM,XRD,zeta电位,以及DLS对银纳米颗粒进行表征。结果发现,在紫外-可见光谱分析中,H4L-NPs及TBAPy-NPs的最大吸收波长分别为420 nm和430 nm。SEM分析表明,纳米颗粒呈现出球形、六角形和不规则的形状,且H4L-NPs及TBAPy-NPs的粒径分别为15.9-51.6 nm和15.9-91.3 nm。EDX分析表明,纳米颗粒中均掺杂了金属银。经DLS分析和zeta电位分析,我们发现H4L-NPs及TBAPy-NPs的平均粒径分别为7.62 and 7.06 nm,zeta电位分别为-3.06 and-0.45 mV,这些结果证实了纳米银颗粒的稳定性。毒性研究表明(暴露浓度:1000 mg/L,暴露天数:7天),褐飞虱对H4L具有较好的耐受性(致死浓度LC50高达1038.4 mg/L),TBAPy具有相对较高毒性(致死浓度LC50为6.72.5 mg/L)。当暴露浓度为8 mg/L时(暴露天数:168 h),TBAPy-NP表现出更强的毒性,其致死浓度LC50为1.13 mg/L。与TBAPy-NP相比,H4L-NP的毒性相对较小(致死浓度LC50为1.44 mg/L)。这些结果表明,利用两种溶液合成的AG-NPs具有经济性,环境友好性等特点,并对褐飞虱具有较强的杀虫活性,因此可以被应用于农田,以防水稻收到昆虫危害。总之,我们提出了一个新的构想:即通过微型/纳米技术将活性化合物组装在一个模型内,以保护核心材料不受空气和光线等因素的影响。目前,由于杀虫剂对人类和环境有害影响,人们越来越反对化学杀虫剂的使用。以植物提取物、细菌和有机配体为主的绿色化学,具有简单易行、低成本、高活性、零污染和环境影响小等特点,已经成为纳米-生物技术研究活跃领域之一。因为杀虫剂广泛应用导致害虫产生明显的抗药性,杀虫剂耐药性管理策略迫切需要发现新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