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马克思
人类共同体
信息依赖
人工智能
摘要:
马克思的人类共同体思想具有严密的内在逻辑和时代超越性,其超越性在当代信息文明的人工智能高级发展阶段更清晰地显现出来。当人类社会发展到信息文明的高级阶段——智能文明,才可能看到人工智能发展提供了以信息役物能的现实性,明确在人类真正的共同体中,物的依赖进一步发展到信息依赖。信息既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而是感受性关系,作为感受性关系,信息的基本特性是相互性。越是在更高层次的信息关系中,信息的相互性越表现为一个相互创生的过程。相互性不仅意味着与他人交换物品以实现互利的实践,还意味着相互影响的关系和交互行动的关系,而最重要的则是它可以意味着相互依存的关系。这正是只有在信息层次才可以充分理解的“相互性”含义。在作为感受性关系的信息层次,相互性意味着相互依赖、相互依存和相互成就的关系,这正是人的类特性的核心内容。作为一种互惠的行为,相互性只是一种互利的合作关系;而作为一种人类学基本特性,相互性不仅意味着相互依赖,还意味着没有相互依存人类无法正常运作甚至生存。正是由于相互性具有不同的层次,才构成了人类共同体发展的层次,关于相互性层次的研究,涉及人类共同体发展的基本信息原理。由于人类归根结底是以生物体为载体的信息体存在,其关键是信息体而非生物载体,正是信息构成人类和人工智能的共同基础,信息的相互性构成人类学的基本特性。正是这种作为人类学基本特性的相互性,构成了人类共同体发展的原理性基础。马克思的人类共同体思想是与其关于人的类特性的思考联系在一起的,信息的相互性对于马克思的人类共同体思想内在逻辑的当代展开尤为重要。人类虚假的共同体是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在人工智能发展之前,我们很难具体看清整个进程。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人类共同体发展的虚假共同体阶段越来越清晰地呈现出来,并由此展开人类由虚假的共同体向真正的共同体发展的具体机制。在虚假的共同体中,人类的内在关系都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其中最基本的内容就是信息的相互性。真正的共同体是信息相互性的充分展开,从虚假共同体中物的依赖发展到真正共同体中的信息依赖,关键是人类信息体逐渐从物质的纠缠中摆脱,从具有强迫性的重复劳动中解放出来,从事最符合人的本性的创造性劳动。其具体实现,必须依靠人工智能的发展。从不得不从事的重复性物能劳动到自由自觉的信息创造性劳动,意味着人类从强制性劳动,从物的依赖中彻底解放出来,通过人工智能,依赖信息驾驭物能,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人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的基础和层次提升,正是信息相互性增强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人的类特性不断升级的过程。从人的创造性及自由全面发展和人类共同体信息相互性的层次提升,构成了一个历史性的交叉点,更清晰地呈现出一个重要坐标,那里正是“自由人的联合体”:随着人工智能的通用化,无人工厂普遍发展,不仅社会经济真正进入人工智能经济,而且所有重复性劳动都为人工智能所取代,人类只要从事创造性劳动,由于创造是最符合人性的活动,创造性劳动成为人的第一需要;创造活动有不同的层次和领域,同一层次和领域的创造者根据创造意愿、兴趣和爱好组成类群——同类创造者构成的群体;类群构成自由人的联合体单元,整个自由人的联合体由这些多样化发展的类群构成。在自由人的联合体中,由于信息相互性的充分展开,人主要以信息方式存在,生存境界和存在状况从而发生根本改变。人作为信息体以及人类作为共同体的发展,正是信息相互性不断扩展升级,从人为物役到物为人役的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