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脑梗死
经颅直流电刺激
穴位针刺
学习记忆
神经细胞自噬
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脑神经生长因子
摘要:
目的:探究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穴位针刺对脑梗死大鼠学习记忆能力、神经细胞自噬及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脑神经生长因子(NGF)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健康雄性无特定病原体(SPF)级SD大鼠45只,将其中35只大鼠建立脑梗死模型,本次建模成功30只,随机分为脑梗死组、tDCS组、联合组,10只/组,另将剩余10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其中对照组与脑梗死组不进行干预;tDCS组给与tDCS治疗,1次/d,共14d;联合组在tDCS组基础上联合穴位针刺干预,1次/d,共14d。采用水迷宫实验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法检测大鼠脑组织BDNF、NGF表达,免疫印迹检测大鼠大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表达,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法检测大鼠大脑海马CA1区Beclin1、LC3 mRNA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脑梗死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延长、定向角增大、Beclin1及LC3 mPNA表达水平升高,第3象限停留时间(RTQ)缩短、跨平台次数减少、海马BDNF及NGF含量降低(P<0.05);与脑梗死组相比,tDCS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定向角减小、Beclin1及LC3 mPNA表达水平降低,RTQ延长、跨平台次数增加、海马BDNF及NGF含量升高(P<0.05);与tDCS组相比,联合组大鼠的逃避潜伏期缩短、定向角减小、Beclin1及LC3 mPNA表达水平降低,RTQ延长、跨平台次数增加、海马BDNF及NGF含量升高(P<0.05)。HE染色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脑组织结构完好,脑梗死组大鼠脑组织结构破坏严重,出现大量细胞排列紊乱及空泡变性,tDCS组与联合组病理状态均有所减轻,神经细胞核及核仁形态逐渐清晰完整,其中以联合组表现最为明显。结论:tDCS联合穴位针刺对治疗脑梗死具有良好效果,其机制可能与增强学习记忆能力、改善神经细胞自噬及调节BDNF、NGF水平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