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
大鼠
巨刺
阳陵泉穴
脑梗死
运动障碍
双侧皮层连接
摘要:
目的观察电针巨刺阳陵泉穴对脑梗死后大鼠脑损伤和髓鞘再生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其通过增强双侧皮层连接,改善脑梗死后大鼠运动功能障碍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75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非穴组、巨刺组和左针组,每组15只。采用大脑中动脉栓塞法制备右侧脑梗死模型。巨刺组电针右侧阳陵泉穴,左针组电针左侧阳陵泉穴,非穴组电针后肢双侧胁下非穴位置,电针参数为连续波、2 Hz,1次/天,20分钟/次,连续14天。假手术组和模型组同治疗时段仅束缚、不电针。分别于术前及干预后第1、3、7、14天,观察大鼠体质量和抓力变化,分别使用Bederson评分和Garcia评分评价大鼠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缺损情况。干预后第14天用苏木素—伊红染色、固蓝染色观察大鼠脑组织病理变化及胼胝体髓鞘结构改变;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双侧皮层组织CC趋化因子受体5(C-C chemokine receptor type 5,CCR5)和患侧胼胝体髓鞘蛋白脂质蛋白(myelin proteolipid protein,PLP)蛋白表达量;免疫组化法检测双侧皮层CCR5及患侧胼胝体PLP的阳性表达水平;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WB)法检测患侧脑损伤标志物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蛋白及髓鞘再生相关蛋白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模型组大鼠体质量和抓力显著下降(P<0.01),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增加(P<0.01),运动功能评分显著下降(P<0.01),脑梗死体积显著增加(P<0.01);苏木素—伊红染色显示患侧脑组织水肿严重,神经元大量变性或坏死;固蓝染色显示胼胝体髓鞘大量丢失,髓鞘密度显著下降(P<0.01);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结果显示患、健侧CCR5含量均明显上调(P<0.01),PLP表达显著下降(P<0.01);免疫组化结果显示,患、健侧皮层CCR5表达显著上升(P<0.01);WB检测显示患侧脑组织NSE、神经胶质抗原2、SRY-box转录因子10、PLP、神经丝蛋白轻链表达均显著下降(均P<0.01),CCR5表达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巨刺组大鼠体质量有增加趋势(P>0.05),抓力明显增强(P<0.05),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P<0.05),运动功能评分明显升高(P<0.05),脑梗死体积明显减少(P<0.05);患侧神经元变性或坏死程度减轻,胼胝体髓鞘密度显著增加(P<0.01),胼胝体髓鞘结构较完整;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免疫组化和WB结果显示,患、健侧皮层CCR5蛋白表达明显下调(P<0.05或P<0.01),NSE、神经胶质抗原2、SRY-box转录因子10、PLP和神经丝蛋白轻链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5或P<0.01)。左针组大鼠相关指标有所改善,但效果不如巨刺组。非穴组与模型组比较各指标均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电针巨刺阳陵泉穴能够减轻大脑中动脉栓塞模型大鼠的神经功能缺损和运动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促进少突胶质细胞的分化、成熟及髓鞘再生,改善胼胝体结构,进而增强大脑双侧皮层连接,改善运动功能障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