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脑出血
炎症
血液炎症复合指标
预测价值
预后
摘要:
目的对比分析多种新型血液炎症复合指标对自发性脑出血(sICH)患者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连续收集2022年9月至2024年12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神经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收治的sICH患者329例,根据发病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3分)组。收集患者一般及影像学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饮酒史、血压(收缩压、舒张压)、既往史(糖尿病、冠心病和卒中史)、入院后24 h内的实验室检查指标(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血钾、血小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同型半胱氨酸、红细胞分布宽度)与出血部位(基底节区、脑叶、小脑、脑干)、血肿体积、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记录住院期间出现的系统性并发症,包括肺部感染、尿路感染及血流感染的情况;入院后24 h内完成头部CT及CT血管成像检查并测量血肿体积。计算并分析血液炎症复合指标[全身免疫炎症指数(SII;血小板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红细胞分布宽度与白蛋白比值(RAR)、血红蛋白与红细胞分布宽度比值(HRR)、系统性炎症反应指数(SIRI;中性粒细胞计数×单核细胞计数/淋巴细胞计数)、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白蛋白指数(LANR;淋巴细胞计数×白蛋白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与白蛋白比值(NPAR)]及血糖与淋巴细胞比值(GLR)、血糖与血钾比值(GPR)。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的自变量进行多重共线性分析,以容忍度<0.1或方差膨胀因子(VIF)>10作为存在多重共线性的判定标准。将单因素分析中P<0.05且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影响sICH患者预后的因素,绘制各指标预测sICH患者预后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采用净重分类改善指数(NRI)和综合判别改善指数(IDI)比较各指标的预测能力,若NRI、IDI均>0,则表明新模型优于旧模型;采用Delong检验比较各指标预测sICH患者预后的曲线下面积(AUC)。结果329例患者中,男185例,女144例,年龄36~91岁,平均(68±6)岁,其中预后良好组138例,预后不良组191例,所有sICH患者均采用了标准化治疗方案。(1)两组患者在饮酒史、糖尿病、既往卒中史、白蛋白、血红蛋白、血糖、血小板、淋巴细胞、单核细胞、中性粒细胞、同型半胱氨酸、红细胞分布宽度、血肿体积、肺部感染及NIHSS评分方面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余一般及影像学资料的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预后良好组GLR[4.67(3.76,5.92)比6.67(4.66,10.32)]、SIRI[1.92(1.12,3.24)比4.43(2.25,8.33)]、PLR[125.11(105.11,156.20)比164.46(122.42,232.63)]、RAR[0.28(0.27,0.29)比0.32(0.30,0.35)]、NPAR[0.18(0.13,0.21)比0.22(0.16,0.33)]均低于预后不良组(均P<0.01),预后良好组SII[1632.90(882.18,2429.78)比967.93(702.83,1290.51)]、LANR[9.63(7.75,13.10)比5.49(3.25,9.77)]、HRR[11.73(10.97,12.62)比10.89(10.00,11.82)]均高于预后不良组(均P<0.01);GPR[2.15(1.80,2.65)比2.28(1.83,3.31)]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94)。多重共线性分析显示,淋巴细胞、血小板、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白蛋白、红细胞分布宽度、血红蛋白存在多重共线性,将余单因素分析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不存在多重共线性的指标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以sICH患者发病后90 d预后为因变量,结果显示,SIRI(OR=1.312,95%CI:1.043~1.650,P=0.020)、RAR(OR=1.578,95%CI:1.376~1.810,P<0.01)、HRR(OR=0.641,95%CI:0.480~0.854,P=0.002)是sICH患者发病后90 d预后的独立影响因素。(3)ROC分析结果显示,RAR、SIRI、HRR预测sICH患者发病后90 d预后的AUC分别为0.862、0.739、0.683;RAR的敏感度(82.20%)高于SIRI(68.06%)、HRR(51.83%),其特异度(78.26%)高于SIRI(69.57%)、HRR(76.81%);IDI显示,RAR预测sICH患者发病后90 d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