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核磁共振
脑膜瘤
诊断价值
摘要:
思考脑膜瘤患者选择核磁共振检查方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以2021.1-2021.12为实验周期,抽取本院门诊接收的36例脑膜瘤患者,对其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然后通过回顾性分析法整理相关临床资料,并对其展开研究、探讨。结果 在所有病患中,病灶均属于单侧发作,其分布区域包括:侧脑室与第四脑室,其例数分别是30和6例。其中,在侧脑室中,有3例病灶集中在体部,其它集中在三角区;左侧和右侧的例数分别是21和9例。通过病理类型诊断发现有两种,即:纤维细胞型、细胞型、恶性,其例数分别是32、3和1例,良性脑膜瘤大部分信号均匀,边界清,没有囊变、坏死;恶性脑膜瘤信号不均匀,出现囊变、坏死等征象。在不同亚型脑膜瘤实质部分中,最大rCBV值均数普遍超过对侧正常脑白纸,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在脑膜瘤不同亚型间瘤体实质最大rCBV值均数差异明显,存在统计学价值,P<0.05。通过核磁共振检查发现良性肿瘤患者病灶边界清晰、光滑、规则,其形状主要有2种:分叶状、圆状(椭圆和类圆),其例数分别是3、32例。另外,T1W1肿瘤稍低信号、等信号的例数分别是6、30例;T2W1肿瘤稍高信号、等信号、稍低信号的例数分别是15、18、3例。对33例患者实施增强扫描发现出现非常显著的强化。病患脑室都出现程度不一的体积扩大现象,12例患者的瘤体四周有明显的水肿。结论 通过核磁共振技术对脑膜瘤病症进行临床检查与诊断,有利于最大化地增强临床确诊效果,为患者接下来接受规范化的临床诊治提供支持与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