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脑梗死
凝血功能
抗血小板药物
相关性
摘要:
目的探究血栓弹力图(TEG)对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抑制率及抗血小板药物干预效果的评估价值。方法选择95例脑梗死患者为研究组,另取同期接受体格检查的25例健康个体为对照组。研究组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两组均接受TEG检测。对比两组TEG相关指标[凝血反应时间(R值)、血细胞凝集块形成时间(K值)、血细胞凝集块形成速率(α角)、血凝块最大强度或硬度(MA值)],分析研究组患者治疗后血小板抑制率,分析研究组患者TEG相关指标与凝血指标[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相关性。结果研究组患者的R值(6.01±1.65)min、K值(1.16±0.21)min均明显短于对照组的(6.41±1.59)、(1.68±0.18)min,α角(69.65±6.59)°和MA值(69.88±5.29)m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29±7.15)°、(62.15±5.88)mm(P<0.05)。治疗后,研究组患者花生四烯酸(AA)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为(90.24±1.74)%,二磷酸腺苷(ADP)途径诱导的血小板抑制率为(48.66±3.12)%。Pearson分析结果显示,PT与R值、K值呈现正相关(r=0.562、0.441,P<0.05),与α角、MA值呈现负相关(r=-0.556、-0.411,P<0.05);APTT与R值、K值呈现正相关(r=0.365、0.563,P<0.05),与α角、MA值呈现负相关(r=-0.356、-0.418,P<0.05)。结论脑梗死患者的TEG相关指标较正常个体出现明显的变化,同时TEG相关指标与凝血指标存在明显相关性,在脑梗死患者接受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期间,可以考虑将TEG应用于对患者治疗情况的监测中,为后续治疗方案的调整提供可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