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
脑出血
脑损伤
PPARγ受体激动剂
缺氧诱导因子1α
BNIP3
自噬
大鼠
摘要: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受体激动剂通过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Bcl2/腺病毒E1B相互作用蛋白3(BNIP3)信号通路减轻脑出血模型大鼠继发性损伤的机制。方法本实验时间为2021年7月—2022年7月。选取健康SPF级雄性SD大鼠95只。选取10只大鼠进行模型筛选,选取25只大鼠用于确定指标检测时间。选取30只大鼠,随机分为A、B、C、D、E、F组,每组5只。A组大鼠在改良脑出血模型制备过程中注入0.9%氯化钠注射液代替自体血,建模前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建模后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腹腔注射。B、C、D、E、F组大鼠制备改良脑出血模型,其中B组大鼠建模前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建模后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腹腔注射;C组大鼠建模前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建模后给予罗格列酮(RSG)灌胃、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D组大鼠建模前给予RSG灌胃,建模后给予RSG灌胃、0.9%氯化钠溶液腹腔注射;E组大鼠建模前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建模后给予0.9%氯化钠溶液灌胃、2-甲氧基雌二醇(2ME2)腹腔注射;F组大鼠建模前给予RSG灌胃,建模后给予RSG灌胃、2ME2腹腔注射。比较六组大鼠建模后24、48、72 h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建模后72 h脑血肿周围组织HIF-1α、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NIP3表达水平。选取30只大鼠,随机分为A、B、C、D、E、F组,每组5只。各组干预方法同前。比较六组大鼠建模后72 h脑血肿周围组织氧化损伤产物[8-羟基脱氧鸟苷(8-OHdG)、过氧化氢酶(CAT)、丙二醛(MDA)、蛋白质羰基(PCO)]含量。结果A组大鼠mNSS为0。建模后24 h,D组大鼠mNSS低于F组(P<0.05);建模后48 h,C、D组大鼠mNSS低于B组,F组大鼠mNSS高于D组(P<0.05);建模后72 h,D组大鼠mNSS低于B组,F组大鼠mNSS高于D组(P<0.05)。建模后72 h,B组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HIF-1α、LC3、BNIP3表达水平高于A、E组,低于C、D组(P<0.05);建模后72 h,D组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HIF-1α、LC3、BNIP3表达水平高于C、F组(P<0.05);建模后72 h,E组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HIF-1α、LC3、BNIP3表达水平低于F组(P<0.05)。建模后72 h,E组大鼠脑血肿周围组织8-OHdG含量高于B、F组,脑血肿周围组织CAT含量低于B组(P<0.05)。结论PPARγ受体激动剂能有效减轻脑出血模型大鼠继发性损伤,其机制可能与HIF-1α/BNIP3信号通路介导的自噬水平升高、DNA损伤产物生成减少有关。